繼上週五在兩廳院戶外廣場看雲門舞集-稻禾的現場轉播之後,今天是我進劇場看舞作的第一場,為何選這一場?因為之後有跟林懷民老師的答客問。
開場前可以在一樓看到稻禾的背板,可以合照喔,當然前面黃黃的稻穗也是真的。
一旁還有真的稻米的布置跟雲門舞集四十年的紀念衣服的展示。
你喜歡哪一種勒?現場買比較便宜喔。
每次都會買的節目單,你看到舞者以大自然當背景的美。
節目單一樣是一本一百,可是這次因為是40週年慶所以有比較厚,後面有很多文章或許是介紹之前舞團的作品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季相關人員的賀文等。下圖這是雲門舞集2014年的計畫,要跟上喔。
看著雲門舞集巡迴世界這莫多地方好想跟著去征服這樣的地球村。你也有這樣的雄心壯志嗎?
回頭看一下稻禾的作品,在節目單上可以看到泥土、風、花粉I、花粉II、日光、穀實、火、水等八個不同時期。可是在節目表演上沒法很實際的看到中間的變化。之前戶外演出的時候因為有打上字幕還比較容易體會。一旁還有搭配的音樂介紹。
謝幕之後的與林老師答客問記錄如下:
Q1:尊敬的林老師....
A1:觀眾年齡層很廣,所以如果作品是內行才懂,其實很慘。一千多人有一千多種不一樣的解釋,不要讓孩子以為米在7-11長大,至於要傳達怎樣的訊息?在編舞的時候其實想法很緊張,面對一個作品不在框架中。其實每一個人的經驗都是不一樣的,年輕朋友比我們有智慧,因為他們都會上網。使用客家歌因為歌很美很穩,所以也是我故意使用的。問了大家有多少人看過「看見台灣」,對於片尾布農族歌曲的感動。客家歌可以在風潮唱片找到美濃客家歌來聽聽看。
Q2:謝謝林老師對於台東之美的推廣?舞蹈中紅衣女子跟6-7人的過程不懂。
A2:那個部分是用女人「生小孩」的過程來形容稻米成形的過程,起源於林老師在芭里島看到當地的民眾用小小的鐮刀慢慢的唱歌收穫的想法所衍生的作品。他們會把稻穗擺好然後祝頌稻米娘娘懷孕,這一切都是對於大自然的尊重。
Q3:對於「稻禾」有兩個好奇跟兩個感動。自己是台北人46歲女性,第一為何要混搭客家歌跟歌劇?第二為何會有這樣的題材?
A3:盤中飧粒粒皆辛苦,這樣的過程已經很多人沒法體會,所以林老師跟舞者一起去台東池上跟著農家彎腰割稻,體會背痛的辛苦。站在稻田中那種自然的放鬆也是想要傳達大家的想法。在葉先生的農田裡蹲點記錄拍攝,在梯田裡擺設200的座位,讓當地人不能體會為何要在這裡擺位置,當地農友不曾在這個角度去看梯田。台東池上人說台北人生活好快很像瘋子。有關音樂的部分,本來立志要全部用客家歌,可是客家歌曲每一首都只有3分鐘,所以全部需要22首歌,至於用南管或是後來用卡拉斯搭配客家歌那種可以體會走在原野上的感覺,讓這次的找音樂變成此次創作中最難的部分。
Q4:謝謝林老師帶領雲門舞集這40週年來的創作。我喜歡舞者喘息的部分,喜歡花粉中那個舞蹈,花粉II中地板的舞蹈。
A4:編舞中,我喜歡喘息。
Q5:我是看雲門長大的他如何變化。
A5:雲門40是觀眾的,要謝謝大家買票來看舞。根據非正式的計算要七次的催促才會下訂單。當年沒有蔡依玲跟周杰倫。
林老師提及金馬五十當天林強的致詞,希望大家多給電影或是各類型的創作者鼓勵。
以上為當天答客問的簡短記錄。
http://www.cloudgate.org.tw/ (更多表演請看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