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週末有空來到桃園,這次要拜訪的是商圈裡面的新開幕星巴克咖啡門市,只見大家從遊覽車下來魚貫入場都是往二樓的Xpark日本的水族館前去,我在咖啡店逛完之後稍微看了一下周遭看到一個特別的展覽,講述有關Xpark的開始歷史。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個位在一樓的展覽,主題就是「把水中的世界搬上陸地在天空之下打造一座水生公園」,副標題從o開始的Xpark
整個文案從開宗明義開始這樣的敘述都很大可是也很可以讓人深入。
看一下展場可以看到把整區先規劃成某些區域,然後沿著動線走,我們就跟著主題看下去。
水族館的起源,從西元15-16世紀開始講。其實也是另外一種成就。
台灣第一個水族館是由日本人引進的,下面有一段敘述被貼掉,可能是哪一種原因?從這裡開始出現有搭配圖片。提到日本第一家水族館從1882年在上野動物園設立。
有關世界史的部分提到在1853年英國倫敦動物員工公開展示海洋生物為第一個公眾水族館。
目前日本已經躍升為全世界水族館密度最高的國家,國內已經有超過100間大大小小的水族館,橫濱八景島有四座水族館第五座就是台灣這裡。
台灣有關水族館的歷史,可以翻到日據時代1916年慶祝總督府治台20週年在台北舉辦「台灣勸業共進會」於現在基隆港建造淡水、海水魚缸供大家參觀。
海洋生物的家,要怎麼蓋?需要很多面向,就讓我們逐步看下去。
當我們可以在水族館看到很多魚就是因為有壓克力,哪一種壓克力可以耐多少的壓力更是重要。
看一些重要的數據,在這裡的福爾摩沙缸,高750cm、寬1275cm、厚50cm由4片壓克力組成。還有為了動物的習性進行水缸的設計。
介紹魚的房間怎樣裝飾,還解釋了為何不是使用真的石頭而用擬岩這樣的概念。
提到水缸中同時放養不同的生物概念,提到生態展示以及行為展示。
行為展示的起源跟一般陸生生物一樣要模擬生物生活在此的狀況。所以會規劃最佳觀察時間跟地點要參觀者瞭解習性。可能也會隱藏。
提到水族館中最重要又很多的「水」從哪裡來。桃園這個館因為沒有鄰近海邊所以從搬運海水到人造海水都需要。
這莫大的袋子要裝啥?外面有標示這是裝red sea salts
「養水」有自己養過魚的都知道要先有水缸加上一些設施之後才能慢慢添加器具跟小魚進去。所以水缸裡的草要夠多才能躲,還要適合魚的種類。或是需要補種等等。專業的養水需要觀測的數據更多。溫度、酸鹼值都只是初步的數值。
另外一個展示的水缸模型
講到pump在這裡就是空氣清淨機-LSS生命維持系統。
有關LLS利用物理反應中的間細來阻絕固體異物,就是一般水塔過濾的概念。
有關化學反應的部分希望可以利用硝化菌產稱生物化學作用讓水中的氨去除,這應該也跟生物有關係。
這張圖是要讓你看看這莫明顯的錯誤,我在離開展場的時候有去提醒。指氨為氯真的太厲害。
外體都已經完成之外另外關於動力也很重要,因為沒有電魚缸內的於將因為缺氧而死亡。
有關Xpark的精神。
接下來介紹有關Xpark在完工開管之前的所有準備作業,大家喜歡的企鵝需要經過動物檢疫。
有關Xpark這個logo在設計上的精神概念。
水族館的制服
館內飼育人員的服裝
所有用得到的用具都有介紹
https://www.xpark.com.tw/ (台灣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