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臺北文學季特展再度於萬華的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出,在巷弄交接處可以看到大海報,展期一個月。
展間門口的告示牌。主要的訊息為週一休館,其他時間都是早上10點到下午5點半。
一進門的概念,可以看到今年主題「交一個文學朋友」藉由文字顏色跟大小來吸引你的目光。
左邊的服務台有展覽手冊,另外拍照打卡還送小本子。
讓我們跟著展覽的概念逐一看一下這次特展的內容,展覽從30年代開始談,每一個年代都邀請一位策展人將這個年代的重要記事介紹一番。
還有展出特殊的收藏,當時信仰應該大於文學,可以看到排版的內容沒有標點,還出現窗花剪紙。
五〇年代,張國立策展。
六〇年代應鳳凰策展。
陳之藩的旅美小簡出現在大家的課本中。
黃威融策展的推薦書籍之一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
展區二,討論社群BAR,當時沒有社交媒體平台,所以志同道合的朋友會想辦法聯繫。當年可能ICQ或是BBS的平台比較興盛。
讀書會、討論會、寫作會等一直都在進行中。
展區三,共寫間,就是現在的書房或是飯店等概念。
一般讀者可能認為作家的書房有怎樣特別的布置安排,在此您可以看到一盞溫暖的燈光搭配窗外的風景舒適的座椅就可以造就一切不可能。
台大現代詩社的社辦重現,以前大多有一本很厚的留言本,這樣的檯燈也已經難以尋找。低矮的木桌更是被許多塑膠品取代。
另外一個展品有A到Z的發想,讓創作者可以藉此發揮。
你對哪一個字母有所感受?
展區五,雙關嶼,把作家關起來。這是一個參觀民眾可以參與的部分。現場在指定時間內完成的作品可以列印帶走,之後的存檔由策展者進行後續處理。
就是關在這裡,只能面對電腦,一旁有印表機。
看您的創作要往哪一個方向進行。
靠近戶外區有一些有關創作的地緣展示。
展區四,閱讀艙,這裡空間有時候會辦活動,所以我第一次造訪沒有參觀。
閱讀艙的門口有小卡,請推薦閱讀艙中最喜歡的一本書。
展間很明亮,小物不能亂碰。
另外一側大講桌就是辦活動用。
許多展示的書籍跟小物件。
看到有放生祥樂隊野蓮出庄的CD。
街區中新出現的藝術品。
去年剛完成的百年街廓時光之流。
展覽還有一些時間,有空可以去走走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