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忙碌一天的晚上,今天又要來到國家戲劇院看我規劃的2013國際藝術節節目中的最後一檔-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的「穆勒咖啡館」跟「春之祭」兩齣舞作。這是我第二次在國家戲劇院看碧娜鮑許的舞作。

入場前可以在一樓的入口處看到大海報。

 P1000736

今天的舞碼分成上半場40分鐘,中場休息30分鐘,好長喔~然後下半場35分鐘。預計在21:15結束。

P1000737

拿著節目單,站在節目導聆的大廳聽講解。

P1000738

一旁還有碧娜鮑許的海報,只見大家都很專心的再聽講解。有些觀眾因為廣播說明今天是滿場所以希望大家提早進場而離席了。如果你沒有對觀看的節目有概念哪您可以提早到場參加一下活動,當然這樣的活動不是每一種表演都會舉辦的。

P1000739

在看一下大海報的下方用的是「春之祭」的海報。

P1000741

關於舞蹈的部分,在穆勒咖啡館的部分,在就定位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到舞台上好多的小桌子跟椅子,把舞台當成咖啡館來表現。而且還有一些壓克力板,有反光當鏡子的效果也有空間格局的用途。

一開始舞者從壓克力板後面出現,還沒出現之前我們在座位上就知道因為一直有人碰到桌子或是椅子的聲響,然後第二位舞者出場的時候還有一位男士在其前方幫忙移開桌椅,一直擔心害怕他會因為碰撞到桌椅而跌倒,所以在音樂還沒響起之前一直都是這樣的聲音出現在劇場中,反觀第一位出場的舞者孤單的在畫面上的左上角舞著。另外一個角落一位女舞者跟男舞者出現互動,而一旁穿著整齊的一位舞者正在為兩位舞者安排動作,可是這樣的動作確因為舞者的移動而不斷的重複。最後安排動作的這位似乎也生氣了。第二位舞者跟協助移動的男士一直在舞台上走動中。中間還有一段把舞衣脫掉趴在椅子上的片段。這是在1978年首演的作品,主要的元素有咖啡館、黑暗、有人在等待、有人跌倒後被扶起、一個紅髮女子走進來一切歸於靜寂。關於咖啡店,由許多的桌椅可以一窺其硬體、黑暗可以用飾演盲人的舞者來解釋、有人在等待?這要用哪一部份?第一位出現的舞者等待另外一位舞者?還是其他的意思?跌倒似乎出現在一對被安排動作的舞者身上。紅髮女子?哪一位是紅髮?

中場休息的時間只見工作人員進進出出,正在收咖啡廳裡的桌椅,數量不少,還要拆下壓克力板。然後搬來一大片的布,見到工作人員用腳踢布要讓他沒有縐摺,之後用鐵釘釘上小釘子之後用黑色膠帶把邊緣給黏和,四面都這樣處理,之後推來六台垃圾處理子車,裡面都是泥土,大概五六個人一組把子車推倒,用工具把土給扒出來。然後子車推去後台。用推平的工具把所有的土給均勻鋪在布上面,等待一切都完成後大家用掌聲謝謝這些幕後的工作人員。

春之祭開始之前在演出名單中可以看到有四位有寫上中文名字,可以確定這幾位是華人,很高興。這是1973年首演,全黑的開場,燈光打在一位舞者身上,他的身下有紅色的舞衣,女舞者的舞衣很薄膚色,一開始的透亮到後來的髒黑形成強烈的對比。男舞者跟女舞者成群舞著,偶爾有落單者或是中間傳遞紅色舞衣的時候有強烈的威權主義的表現。整齣舞蹈強度很激烈,似乎我的目光隨著舞者在舞蹈中深怕錯失哪一段,獨舞的女舞者跟其他比起來更加嬌小,相對於男舞者的體態她的表現跟讓我的心揪起來,深怕不小心就被欺負。如果有機會可以對照尼金斯基的春之祭。

你或許沒有機會看到台北場,還有台中場或是高雄場可以趕快跟上。下次碧娜鮑許舞團哪時候來台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phia Chang 的頭像
    Sophia Chang

    Sophia Chang的部落格

    Sophia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