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間的晚上又來教室看電影,上回有一場忘記了,這次要特別記起來,因為導演會出席喔。晚上6點多之時大家陸續進場,在螢幕上輪撥著有關導演的作品年表。如果你有注意看就會發現中間有6年都沒有其他作品。為何?靜靜的看完電影之後,主持人歡迎今天的特別來賓崔永徽導演,導演請我們先提問,之後再分享故事。
下面是有關導演的一些作品,可以看到都是拍攝紀錄片為主軸。
關於導演的話
Q1:有同學提問為何是蘭嶼?
A1:提到2010年5月跟朋友到蘭嶼去玩,遇到飛魚季,海邊很多平板舟,當地朋友的導覽,對於文化的衝擊很大,那時候在民宿剛好看到丁松筠神父的散文集,丁神父是用英文寫的,翻譯者是三毛,剛好遇到的朋友是有跟三毛見過的當地居民,還找出當年的合照,照片中的小男生大概5歲,還好有穿褲子,照片中三個小男生還有全裸的。當地人告訴她魚有分很多種,有男人魚、女人魚等。這部片在2016年6月底開拍,因為再不拍就來不急,戲裡面的男主角已經國小畢業。其實在2010年後到2016年開拍前一直都在蘭嶼辦理戲劇營找當地的小朋友當演員,另外一方面也在台灣找資金。這部片中有兩個真實故事改編,一個是小男孩跟奶奶的故事,另外一個是椰油國小老師的故事。對於文明跟文化的衝擊讓我很想拍。故事有改編過所以不是很真實的呈現。
Q2:是否為真人真事?
A2:劇中的仲勛老師是職業演員,真的顏老師性格跟他不太一樣。配合演員的部分修改戲份也經過同意。顏老師是輔大應美系的跟著教會去部落教書,之前待在花蓮教書也一直都有投入"一起舞動比賽",在填寫職務異動單時候就寫了南投跟蘭嶼,後來就真的到蘭嶼,一圓他想要到部落教書的夢。在蘭嶼青壯人口外移,隔代教養,青少年學壞,反觀之前有關蘭嶼的電影對於蘭嶼的影響真的都不太好。包括等待飛魚或是亮不亮沒關係。希望拍這部片讓蘭嶼被理解,然後也怕對蘭嶼有二次傷害。
Q3:想問導演在這部戲中有沒有您還沒有探討的部分?
A3:不討論核廢,政治,劇本獲獎得到公部門的資助,在民間找不到投資,因為沒有卡司,後來是跟銀行借錢拍的,也因為資金吃緊,所以拍攝的那一個月遇到颱風,蘭嶼關島,場務已經叫不到便當的情況下,還要挨家挨戶去問有沒有水餃可以賣我們等狀況。沒有晴天天公不做美,飾演阿罵的素人又因為孫子車禍需要後送本島進行精密檢查,一切都亂了。所以這時候的離島風情就是叫天天不應。後來上映票房800多萬,戲中幾位演員真的很天才。如果大家有時間可以談談配樂。我好想聽導演講,可是時間已經超過,下回我應該先舉手提問的。配樂是李欣芸老師。
http://www.funscreen.com.tw/headline.asp?H_No=692 (詳盡的報導,可以參考)
官方釋放的預告片
片尾曲由陳建年先生所唱,崔永徽導演寫的詞,有加入當地的歌謠當副歌,電影看到最後的時候聽到這歌真的會掉淚。
有關導演接受媒體採訪的一些資料。
預告片2
臉書上面還有官方粉絲頁,如果有最新的消息都會在這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