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又來看電影,這次看的是「出發」講的是台灣長跑選手陳彥博的故事,晚上6點半可以看到有同學陸續出現,大概是因為期末所以人數不如預期。到現場才知道今天與會的導演臨時有事所以請製片出席座談會。

DSC_1154 

出發這部紀錄片我之前已經在MOD上面看過,今天是複習版,如果還沒看過的請先到網路平台或是其他方式先看過再來看看這次的紀錄。

製片林小姐在老師的介紹之後先跟大家聊一聊這部片,這是片長102分鐘的紀錄片,主角就是陳彥博,裡面有用到10年前的影像素材,也有去了南極跟北冰洋等地,主要的素材都是2016-2017年間的,即使同一個人物在不同的時間一切都不一樣,提到導演當時為何會想要拍攝這部紀錄片,因為看到新聞媒體揭露陳彥博在大陸戈壁的賽事,也剛好導演身邊有人認識陳彥博的家人等,所以在此情況下接上線,決定之後要找預算以及決定跟拍南極的部分,當下能跟拍的情況就是要馬上買船票,一張船票都是價格不斐,劇組一行多人就準備出發,出發前陳彥博還幫大家上課,衣服要怎樣穿,當地要注意哪些事情等等。因為跑極地超馬的他已經不是第一次遇到相關的問題。如果現在再回去看這些瘋子所辦的賽事或是這些瘋子所參加的比賽真的是很令人感佩。

記錄部分的QA,製片先拋球,問大家對於片子比較想知道哪些部分?

Q1:極地情況下拍的人比比賽的人還累?

A1:陳彥博比賽時六親不認,拍攝一切都要靠緣分,還需要看當時的環境,只能定點等待。

Q2:聽不懂在片子裡陳彥博所講的話?

A2:不需要貼標籤,敘事者為主角自己,穿插現場收的聲音,影片應為前後10年所以畫質不同。

Q3:辦比賽的人吃飽沒事做嗎?

A3:這些人絕對是瘋子,其實世界上瘋子很多,有6X來自世界各國的瘋子齊聚一堂,也可以說人生很短怎不去做一些其他的事?

Q4:提到影片中配樂的類型不太一樣,是有特別的安排嗎?

A4:有關配樂前後進行了2年,原來的規劃被推翻,後來由亂彈阿翔來擔任配樂,還是片尾曲的主唱。其實這也是一群瘋子的合作。

Q5:有關片中紅色衣服跟雪橇前後出現過不止一次。

A5:2013年育空的比賽是彥博最有印象,最難,non-stop,全程700km,自己都要拖著自己的補給在路上還要搭帳棚,所以都有雪橇,在自主訓練的時候就要負重訓練。甚至有時候為了挑戰不一樣的海拔還需要移地訓練。

Q6:片中彥博一個人在冰穴中的睡袋裡睡覺,因為作夢而驚醒,如果當時這次沒有拿到世界冠軍那會有怎樣不一樣的結局?

A6:自己一個人在野外,需要克服相當多的情況,對於拍片的故事、精神,結果很重要,這應該是支持他一路跑下去的主要原因。

IMG_2509

Q7:為何會想拍陳彥博的故事?大綱是導演黃彥森跟陳彥博的故事?

A7:起源,導演看到彥博從戈壁回來想說怎有這樣的人?因為有人認識彥博的父親才開始接觸,並非詐騙,故事的大綱編排有互相溝通,之前練跑都有跟拍,後來到賽前半個月才停拍,怕比賽訓練有所所拉扯。

Q8:片中跟外國人在雪地上跳舞的片段。

A8:訓練時自得其樂的方式之一,也是瘋狂的事。

Q9:紀錄片想傳達的部分,算是自傳電影,如何吸引人進戲院?

A9:有關這次紀錄片的工作小組,南極那一次是5人,北冰洋是12人(含彥博),出發前的教育訓練。南極那次收音拿boom的工作人員沒幾下就凍傷人在南極還是要處理。然後有其他人要替補這個位置。

Q10:有關紀錄片中比賽前的紀錄?結束當下狀況?

A10:這樣的紀錄都是很難,只能儘量拍,然後一些後來敘述的部分後來就用配音來補齊。

Q11:日本人參加活動都成團,為何沒有找其他人來說他自己的這些歷程?

A11:其實這部分都有做,只是後來上映的版本沒有剪出來。

Q12:彥博後來跟大家的關係如何?

A12:一年後和彥博成為生死之交,北冰洋之行後,也變成大家長跑的安全顧問。

Q13:拍攝資金如何回本?

A13:當時導演直接買下最後5張船票,導演拍這部片花了很多錢,一開始有人資助的部分跟拍幾次就用完資金。這片從小朋友到大學生都可以看。

IMG_2510

 

還沒有看過的請先看一下預告。有關彥博的一些紀錄可以參考wiki的資料,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B3%E5%BD%A5%E5%8D%9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phia Chang 的頭像
    Sophia Chang

    Sophia Chang的部落格

    Sophia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