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去臺灣藝術教育館看展覽發現轉彎口這家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有人的樣子,所以一邊參觀之際就用手機查詢,參觀必須在前一天的下午4點前預約所以就下次再來,過了兩天之後預約了星期天早上的參訪。就用第一張在農委會這邊拍的照片開始。可以看到外觀只有二層樓高,很明顯的就是古蹟。
周遭的環境可以看到像是這個「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還有地址的中英文。
比較靠近重慶南路這一端還可以看到綠色的小坡上有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的名字刻在石頭上。
更大的視野,可以看到紀念館後方的空間。
沿著房屋的外牆往前走,可以看到很多跟現在不一樣的磁磚。
更大的外觀視野,可以看到有圍欄,有活動時可能會開放進出。
藍天下的建築物應該都很美,基金會有在用心維護。
最近特展的主題還製作了符合門框大小的海報「二二八與校園」事件中的建國中學,展期到8月1日。海報底色就是用紅樓的概念。
日式建築的外觀車寄
一旁的「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車寄上的燈,很古樸。還用四根線固定位置。
進館前可以看到匾額還有現在的動線管控。
看一眼樸實的建築。線條超明顯。
一旁的木製開放時間表有詳細的開放規定。
疫情其間進門之後要先核對名字有沒有在名單內,因為要在前一天下午4點前登錄。經過實聯制跟量過體溫之後步入館中,一眼看到猶如飯店的規格。
入口處有多國語言的簡介,還有設置免費的wifi方便進行導覽。
首先我們先看看有關南海路五十四號這個建築物的歷史。
從30年代的臺灣教育會館時期,有台美展還有顏水龍留歐作品展。
來到40年代轉身為臺灣省參議會,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也在其中。
到了50年代的末期為美國新聞處。有1973年林懷民老師示範演出,1976年的洪通畫展,更在1979年改成美國文化中心。
一直到2006成立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然後介紹有關建築特色的介紹。
有關館舍的採光設計
看完館舍的歷史之外我們來到二樓,上樓之前先看看美美的樓梯。
由下往上看
樓梯間往外看的草坪
戶外的磁磚在恢復時期有訂製特定的磁磚。
由窗戶這一側往二樓看
二樓展場的規劃動線
由二樓往下看的視野
館方特別的燈飾,這些是百合花造型的。
有關一樓旁邊的特別許願站
特別材質,「臺灣要堅持民主自由」
繼續往下看,我們來看特展「土地傷痕」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