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某天晚上經常路過的寶舖里民咖啡有好多人,然後過了幾天之後我就來一探究竟,原來有一個藝展在這個空間舉辦,真的是超好玩的一個搭配,你也知道牆面的上日曆就是我到訪的時候,問了一下櫃臺,原來咖啡店開到明年三月。最近還有台大藝術季的搭配活動。
開展前某一天晚上我還看到在刷油漆,然後隔天就看到上了一些字,"KIMONO新生-Gordon Chandler台灣首展",KIMONO是日文和服的英譯,這樣的展覽名稱跟作品有絕對的關係。您就跟著繼續看。
這一次的活動是由ART 11+拾壹國際文藝策展。
在咖啡店的周遭可以看到大概有12件各式各樣的作品,首先要先看一下對這一位藝術家(Gordon Chandler)的介紹,講到為何用這樣的素材當作創作的來源。
樓梯邊有一些重要的年表記事。
一樓可以看到這一件作品,晚上咖啡店關的時候會正面朝外,很漂亮,這位藝術家的作品都是鋼材,可以看到他用了很多的工具在現成的鋼桶上創作。有創作型態kimono的意向。
螢幕上循環播放著藝術家創作紀錄片。
顯眼的紅色kimono掛在面對羅斯福路三段210巷的轉角。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原來大油桶的樣子。更有明顯的日本和服的風味。一旁的白色標籤是有關作品的年代物件材料跟編號等資料。
轉彎口另外一台螢幕也在放映藝術家的創作,反射出對街當下的模樣,手上的小衣服好像個天使來到臺北。
細看每一件作品可以看到目前展出的作品有2006-2012的,而用來標記作品的銘牌可以看到隨著時代的變遷有所差異。還有陰陽之差。可以確定的是kimono系列的是流水序號,展出的牛頭就沒有看到銘牌可是有名稱。
可以看到所有的作品都是金屬的可是都有生命的感覺。你會有想要撫摸的動作(會場作品不可以碰觸喔)。
上樓梯口這一件由兩個鐵板所組成的T-shirt有穿過的味道。
展場裡面最大的作品就是這一件。很像樓下的放大版。
當天去有兩件跑去喜來登九樓開小房間,所以還要去補看一下,你看,官方的DM用樓梯口這一件作品。
寶舖里民咖啡用了紅色的當做封面。到5月27日前都可以來看展覽喝咖啡喔。台灣有誰拿油桶做作品嗎?
http://en.wikipedia.org/wiki/Kimono
http://www.artnet.com/artists/gordon-chandler/
1010527-->我來看看之前沒看到的兩件作品,得知展覽延期到6/3,當時沒看到的兩件作品比較金屬味,相似度極大,比較有汽油桶廢棄物裡用的概念。據說很多件作品有人有興趣,或許展覽完畢就賣光了。哪天你在哪家店看到這些作品都不要意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