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多前,西本願寺廣場還沒有修復之前有一個公園的編號,「萬華406」那時候還有舉辦一些活動,經過三年的整修在前幾個月正式開放,恢復正名「西本願寺廣場」,主要包含鐘樓、、輪番所、樹心會館等場所,因為西本願寺曾為台灣最大的日本寺廟所以所代表的意義非常重大。此場地位在中華路上,周邊因為寺廟的關係所以聚集一些店家,又因火災之故,所以原址被附近的民眾所利用,經過相當的時間跟人力物力等才能重現現在的面貌。有機會來到萬華可以撥過前來走走。
大家比較有概念的是「鐘樓」,重建之後變的新穎可是還是有其原來的味道。看板上一樣的有中文、英文跟日文的說明。
沿著石階來到將近一公尺高的小土推上。
來到鐘樓看到整個全新的古造型鐘,上方還有一些紀念字句。
由鐘樓往下看廣場的景致。
位在中華路跟長沙街口的是輪番所,這裡本來是寺廟住持的住處,現在修復後委外經營變成茶屋。
輪番所的外觀,忘了提用的木料是檜木很有味道。我沒有進去喝茶,哪天安排一下。
另外一處佔地比較多的「樹心會館」,是1923年當時的台灣總督所題的「樹心佛地」為此會館之命名來源。
我喜歡這個門,當天有好多人外拍,因為紅磚牆,竹林以及日本建築所以還有很多人的服裝都是偏日式。
樹心會館很大,內部有展覽,免費參觀,還有主題明信片跟紀念章一枚。裡面空間很大,檜木很香。
剛開幕時候的台版許願繪馬架。
另外一個角度,藍天搭配紅色屋子很幸福。
樹心會館裡可以看到的一些痕跡。
我應該反應如果是市定古蹟我需要消費才能進去參觀,我一定會反感,可是只要看到是委外經營其實也是一樣的。該來研究一下台北市古蹟的管理嗎?
https://www.flickr.com/photos/swatch70216/sets/72157626005439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