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趕著時間,今天的活動集合地點換成公館2號出口。因為是平日集合時間總會多一點,然後我們沿著舟山路往台大校園裡前進。

IMG_4880 

來到第一站地質標本館,看到躲在地質標本館裡面的作品。

IMG_4886 

一個一個猶如小礦物的作品在此絲毫沒有違和感,原來都是用海底的海綿當主幹,經過處理翻模再用琉璃進行後續處理。IMG_4885 

水瓶子老師也在這裡為大家講解地質有哪些種類?如何分類等。導覽也要有所收穫。這裡也有很多紀念章。

IMG_4884 

因為這裡的紀念章是用北投石所以特地拍了真實的北投石還有比較漂亮的方鉛礦。

IMG_4893IMG_4894

 接下來第二站來到動物生物博物館,位在舟山路上。這裡還有躲個大考中心。

IMG_4897 

博物館外牆上還有廣告宣傳,想要生命科學博物館園區。IMG_4900

 

生物公寓策展人在作品的小白盒上為大家講解。這個60x60cm2的方塊羊很有意思。IMG_4899

 

大家對於博物館裡面的各式各樣的標本充滿好奇。這些都是真的。IMG_4903

 

第三站來到校史館,位在舊圖書館的原址。這樣的台大地圖可以讓我們更方便又容易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想去的地點等。IMG_4918

 

你想要在這樣的古蹟中裡面讀書嗎?

IMG_4920

 

難得進來這裡就會很努力的拍照記錄。當年我也沒來這裡唸書。IMG_4923

 

歷屆校長對於校訓這幾個字的不同表示。IMG_4927

 

聽說在校園裡有很厲害的東西,是的,這是貝律銘年輕時候的作品。IMG_4937

 

第四站來到植物標本館。想做這樣的壓克力標本嗎?

IMG_4938

 

館內配合資料電子化已經將很多模式標本建立電子檔案。IMG_4941

 

展覽最後一天我找了時間特別來到h'ours cafe去看這個有年齡限制的展覽。IMG_5125

 

還要來到古亭跟師大之間的混空間看這個基地展。對於台北市政府的好好看充滿諷刺。IMG_5122

 

終於我蓋滿展覽的10個紀念章,來去根號換禮物。IMG_5129

謝謝大家的努力讓展覽跟閒置空間以及大家不熟悉的博物館更貼近一般的民眾。期待下一次的作品。 

http://www.radicalsigntw.com/exhibitions/2015/5/17/-bio-apartment-vol2colonizationbio (活動官方網頁)

 

導覽者:水瓶子老師

由RADICALSIGN主辦,青田七六協辦的「生物公寓Bio Apartment Vol.2」邀請您跟著水瓶子老師散步去!

從展區到周邊特色人文與生態景點,從多樣性概念進行推廣,並整合藝術、科普等不同領域,開拓您的視野!

此次將探訪:
台大博物館群(地質標本館/動物博物館/植物標本館/校史館)

集合時間地點:9:20am 公館捷運站二號出口

街區慢步

預約報名: 18 / 25人 
候補人數: 0 / 10人

 




拓殖(colonization)這個名詞,在不同的學術領域觀點中,會出現不同的解釋,依國家教育研究院翻譯詞彙,節錄出此名詞在不同學科的意義如下:社會學/殖民化、畜牧學/移植;移生、動物學/聚落形成、地理學/殖民、醫學/移生、生態學/拓殖…。  

而以一個島嶼來思考,封閉的環境下,多樣性的發展會是如何?

在拓殖的概念下,「生物公寓Bio Apartment Vol.2」將用前期曾展出的10個象徵城市生活,充滿公寓意象的白色箱子,拓殖到臺北市南區10個不同的空間中,這些空間各具有不同屬性與特色,含博物館、藝廊、選物店等,透過低度干擾進行合作,期待迸發出更豐富的多樣性,並與更多的協力夥伴合作,在展覽期間進行相關活動,鼓勵民眾參與。  

多樣性概念推廣,需要累積民眾共同記憶,經由整合藝術、科普等不同領域觀念想法的推動,方能促使參與者沉澱思考,體認生活中點滴獲得,正視多樣性的珍貴。



補助單位 -





主辦單位-√RADICALSIGN

協辦單位-臺灣大學動物博物館、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臺灣大學地質標本館、 SENSE 30參拾選物、曾秉芳工作室、師大文商協會、混公社共同工作空間、h*ours cafe、青田七六

參與藝術家-劉哲榮、楊季涓、郭敬耘、宮保睿、東海醫院徐景亭、焦正德、曾秉芳、林沛瑩、顧廣毅、李開明

****************************************************************************************************

台灣大學地質標本館/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吳竟銍/Heart square/Figure series。選擇了有機的現成物,將它透過電鑄(electric forming)改變了他原先的材質,再透過琺瑯上色還原成原來的顏色與樣貌。試圖去探討當現成物被從新改變後,他的價值是否依舊,還是因此有所變﹖



台灣大學動物博物館/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劉哲榮/方舟系列 「Fun House」。主要以人類的立足點為觀看的視點,將生命「動物」的角色轉換成人的同時,似乎近似物件化自體的本身,等待被製成可用的實體,進而找尋自我的存在價值與生存意義。也將首飾與雕塑的概念置入這組作品之中,將首飾的功能性成為物件某部份的造型時,作品便不單只是配戴,更加強展現了「微型雕塑」的概念。



台灣大學植物博物館/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楊季涓/《溫室裡的》。來自楊季涓其它作品概念的延伸,以溫室內的植物為基底,由植物在日光與時間的相互關係中,推擬出一個具有詩意的情境,像是跳脫出日常觀看的視角,又或是如同在一篇文章中標上註記,特別強化關於自然現象的觀賞方式。此次的創作不同於過去作品,並非可明顯看見對於溫度的感受,或是對於記憶與經驗的個人情懷,而是試著以更直白的視覺感受去闡述、勾勒出生活中的可見與不可見。



台灣大學校史館/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台灣大學自1928年創建至今,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臺大人,成就出一樁又一樁的故事;這些歷史生命記憶、點滴軌跡,都在校史館中展現出來,成為台大精神的支柱。校史館展示主題包含台大精神、大事紀要、學院榮耀與成就、追求卓越、社會關懷、校園生活、校園地貌與地景軌跡、博物館視窗等等。種種校史文物的展出不僅呈現過去的奇聞逸事,也同時展現台大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資料來源:台大校史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phia Chang 的頭像
    Sophia Chang

    Sophia Chang的部落格

    Sophia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