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花博嗎?當時在花博園區裡面的遠東企業所建造的建築物最近又重新開放還有新的活動喔。這次肩負的任務是讓大家認識「水」對我們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大自然裡面所扮演的角色等。因為配合參觀的民眾目前只要開放五六日。
一旁的開放性牆壁可以看到館內的展覽物件。還可以看到開放時間是上午10:00到下午5:00。
入口處的外面可以看到舊款的水龍頭樣式,個管縫間的漏水是故意設計的,因為台灣自來水的漏水率太高,目前政府機構已經在改進中,也讓大家都知道要怎樣由源頭來節約用水。
水,在生物以及大自然中扮演不一樣的角色。https://en.wikipedia.org/wiki/Water 如果願意可以看看wikipedia的內容有更豐富的介紹。
簡單的模型讓住在台灣的我們瞭解雖然台灣下雨量很高可是因為地形的關係都沒能留住這些取得不易的水。
台灣的水竟然有80%都離我們而去。所以才會在聖嬰現象越來越明顯的這些年我們還需要限水。
在展場裡可以看到展覽除了中文的說明之外還有搭配一些圖形介紹,然後還有英文內容,這一部份是要給誰看的勒?
開放時間的暴雨體驗每半個小時開放兩梯次,每梯次15人,要參加的就要等或是有機會再說。暴雨區就在圖片這個區塊,可以看到上方有很多機關。
小黑熊也撐傘邀請你一起體驗一下。
沿著動線走,介紹水如何變成我們可以使用的自來水。過程包含很多步驟喔。
有水大家都可以用,可是如果沒有水的時候怎莫辦?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勒?
這一部份的介紹對於台灣很諷刺,可是這也是我們本來就要知道的部分。
展館裡參觀的民眾沒有很多,可能是主題不好?還是這裡沒有冷氣?
參觀動線拉到二樓,在樓梯間還利用這一部份來展示2400公升的水有多少。其實只是要告訴我們製造一個漢堡包含麵包、青菜、牛肉、醬汁等這些都需要水。
水的三種型態,是要怎樣展示勒?怎樣才能體驗並瞭解,展覽資料也要寫對阿@@。
往樓下看,藉由光纖來表示的河川一旁搭配一些影片讓我們瞭解台灣一些地方的現況。
簡單的圖形讓大家瞭解身上水佔的比例。一旁還有體重器可以量體重順便算一下。
水在人的身上扮演多少角色。每天需要多少水?
為何土壤留不住水?對照的圖示讓我們知道在都市以及郊區的土層有多明顯的差異。
生活中可以簡單的用三個方式來減少用水,例如泡澡,如果你沒有泡那就達到第一步,少洗車,沒車也算達成,第三少澆花,沒種花就達標。哈哈。
講到大家都要一起做的部分,就是一起做最有用。
簡單的示意讓我們知道原來一棵蘋果需要70公升的水才能種起來。一杯牛奶的過程要三倍蘋果的量。
講到大家都會喝的處理過的水,在處理的過程中竟然產生三倍量的廢水。要怎樣再利用廢水?
簡單的堆疊讓我們知道一渡水到底有多少?你可以數數有多少的瓶子。
一個簡單的體驗,讓小朋友知道一桶水要題這莫遠需要多少的力氣,路還崎嶇不平。
這裡可以當成簡單的戶外教學教室,如果可以配合學校教學預約可能成效更好。
有部分宣傳遠東企業的節水成效我沒介紹。
官方網站 http://water.feg.com.tw/news_01.html
https://flic.kr/s/aHskj8ukmq (其他展覽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