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身邊喜歡鐵道的朋友隨時提醒,讓我在第一時間可以報名成功這次的活動。活動一共有兩場,安排在連續兩週的週六下午。第一週這天天氣不太好,綿綿的雨讓大家延遲了報到的時間。抵達會場的時候看到有其他單位的活動參與者才知道原來今天人數這莫少是有原因的。經過門口體溫量測,報到處的身分證件查驗,佩帶工地安全帽之後可以在一旁觀看影片,可以將多餘的行李放置在置物櫃中順便在園區裡唯一的廁所稍微休息。
隨時都需要廣告的單位。
先進行園區導覽一小時,因為下雨所以儘量都留在室內。
雖然我已經很常來北廠,可是每次來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經驗。
導覽先介紹這輛來自日本的寢車,兩輛的編組,車軌跟台灣的不同。台灣曾經有寢車,白天是一般款,晚上有臥舖。
可以看到車廂編號以及出發站,日文以及漢字的告示。
另外還可以看到這當時為團體席
看看前後的外觀,大家都很專心的在記錄。
然後我們來到一旁的自強號,外面顯示將前往高雄。
列車編號40ED104。
我們一行人來到車廂內,體驗一下當時最快的列車內裝,為何會留下這一列並幫忙接上電源?因為根據工作人員表示這列幾乎都是英國原裝的內裝,包含前面的報櫃。
內裝的複刻枕巾。
有台灣的標示,還有原來的設計。
根據外面標示,原來火車非常的重。
繼續在工廠裡走著,接下來看看藍皮車。
可以看到比較有年紀的車廂,往台北機廠。車編35DR 2303
這幾台藍皮好像都是花廠
一旁有豎立關於藍皮車的介紹。
接下來看到左邊出現乳白色的車廂,原來這是莒光號。
根據導覽人員告知原來這是最開始的莒光號版本。
車號35SP32865
另外一個角度,可以看到工廠高處的採光很棒。
已經修復的莒光號還有掛牌。大陸的圖案以及當時取名的原意。
因為沒有開放參觀所以由縫隙裡面看內裝。
反過來看一下藍皮車的內裝,可以看到很多的握把還有電風扇,對坐的座位安排。
另外一個角度,從車門往內拍。
喔,這是拖車頭。前面還有頭牌寫著「觀光號」。
一旁可以看到行李車,這是高廠,形式10000,編號25C 10077
大家都比較好奇的是注音符號,據說這是沿用日本的五十音改版成台灣版,至於前後注音符號代表的意思也有改過。
一旁的標示卡處可以看到標示單。剛到北廠不久。
雨中移動到另外一處看R24,中間走道上看到救傷車。
先前我已經來看過R24的掛牌,現在車頭停放在室內。
R24的後面跟著小布丁,這個試運轉我也來看過。
走回去禮堂回頭路過從泰國運回來的守車。
回禮堂稍微休息之後繼續看軌道傳奇的修復影片,影片已經有一些年紀,當年擔任顧問的洪主任接獲公共電視的詢問有關鐵道拍攝主題,經過一番的討論後,光是拍全省各地的現況就已經是一大工程,軌道傳奇一共有20集,現在經過數位化、調光之後在公視加上線。致詞之後我們先看到原來類比對照數位之後再加上調光後效果更好。我們今天要看的部分是森林鐵道的兩集。看到921大地震之前的阿里山森林鐵路,一些當年服務於站上的前線跟後勤人員退休之後都還一直呵護著森鐵。
映後座談會邀請到🌲林務局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的黃妙修處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黃貞燕老師,及當年🎥《軌道傳奇》的執行製作金孝華先生,與🚂籌備處的洪致文主任進行映後對談
林務局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的黃妙修處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黃貞燕老師,及當年《軌道傳奇》的執行製作金孝華先生,與籌備處的洪致文主任進行映後對談
林務局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的黃妙修處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黃貞燕老師,及當年《軌道傳奇》的執行製作金孝華先生,與籌備處的洪致文主任進行映後對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