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看電影聽講座的日子,今天又在趕場,其實先前在MOD上映的時候還有一些小事故,當時在MOD我看了開頭沒能繼續看完,這次也算是逼自己看完。因為主題跟導演出席的關係所以有通識課程老師要求修課學生出席。
這學期的海報也又改版了。
我們八點出頭看完電影之後,今天的主持人特教系劉秀丹教授介紹今天出席的導演柯貞年,還跟導演聊到該怎樣稱呼。導演說很久沒有QA,怕等等會反應比較慢。需要時間反應。導演問師大學生是哪一種?平常的時候她是屁孩。創作的時候是把心裡的觀感寫成劇本,生活就很輕鬆。
劉老師搶先提問
Q1:如何的機緣讓你想要拍攝這樣的主題?
A1:兩年多錢公視邀案,主要是在公共電視這個平台所有會有一些社會責任,如果同學有看過我其他的作品就知道我所探討的部分大多是社會比較不會被看到的部分。其中無名馬討論的是在弱勢裡面還是有強弱的部分。提及新聞報導一群小朋友去玩水,有人溺水,其他小朋友不知道怎樣處理就將溺水的朋友衣服物品藏起來裝成若無其事回家,後來因為家長找不到沒有回家的小孩才報出來,小朋友不敢講這樣的過程被稱之為殘忍。事後在案發處有找到溺水已經離開的小孩。如果以大眾的眼光這是很讓人失望的,可是要探討的是怎樣的教育或是環境讓小朋友不敢真正去面對?提到有關南聰的事件原本是同學之間的事件,跟南韓作品熔爐以上對下的狀況是不一樣的。劉老師回應一開始看完片,從開始以為小光是大壞蛋但看到後來才知道他也是受害者。
Q2:主持人劉老師本來專長就是有關聽覺障礙的部分,也在中部的啟聰學校上過課。想請教導演有關拍攝時的過程。
A2:當時社會輿論對於無聲這部片與南韓的熔爐有爆抄襲的議題,我都沒有出面澄清,因為我想如何做才能保護受傷的人,全片有2/3都是手語,像張誠這個角色原本有想找聾人來演,但是第一堂表演課上完之後讓我有一些不一樣的想法。因為上課得時候需要有懂手語的老師協助將導演想要讓聾人傳達的意思翻譯,再由聾人來表現。這樣導演跟演員之間就有手語翻譯師的隔閡。在情境上沒法做馬上的反應。有找比較多聾人的場景是在學校舞會的時候。至於這部片原先不想上字幕,後來試映之後有一些觀眾因為沒有聲音所以睡著了,所以後來才決定上字幕。所有的演員都是一邊上表演課一邊上手語課經過很多的練習之後才開拍。特別是兩位聾人的對談還需要懂對方的台詞。劉老師回應在劇中的手語打得很好很到位。想問導演做了多少功課。之前QA的時候曾被問過劇中角色的原型是誰?柯導說想透過角色混合傳達想表達的狀況,也因為拍片之後更瞭解聾人,對待能以平視的目光去看待。其中主角為何想要留在學校的這個概念不斷的出現在張誠、貝貝還有家長之間。最後王大軍老師問校長「你會打手語嗎?」這句話很諷刺。劉老師回應說師長是否瞭解學生?現在啟聰學校學習手語的能力也不足。
開放大家QA時間
Q3:想問柯導電影中最困難的部分是哪裡?
A3:曾被告知拍攝這樣的主題很勇敢,我可以確認電影的力量很大,社工師面對這莫多的家庭或是社會上各式各樣的問題經由這部電影給大家的社會反應很強,劉老師說不像我的博士論文都沒有人看。
Q4:劇中水的意思,還有何仙姑出現的契機。
A4:水可以做很多的形變,不管是流動或是變成固體冰塊等。第一場雨中的戲小光在校車上,張誠將貝貝拉下車的那時候張誠看著車上的小光這部分NG好幾次,一個看手機看窗外的目光,可是沒做好,後來小光事後還跟導演道歉。因為雨中的灑水車會一直灑避免不連戲。最後在市場裡張誠被摩托車撞倒前看到何仙姑還有最後一場在戲臺看到八仙過海的戲中雨水有洗滌的概念,活著很好。
Q5:王老師跟小光那一幕?因為剪接沒有帶到。為何翁老師對小光有這莫大的影響?
A5:對於小光而言翁老師造成他性啟蒙期混亂所以他很痛苦。
Q6:請問何仙姑的意義?
A6:人在無助的時候需要偶像(所以很多人會喊偶像老公老婆)逃不出去的概念,何仙姑是八仙裡面唯一的女性。何仙姑在戲中出現在貝貝講述畫作還有看戲臺預演以及市場中跟最後演出。
Q7:為何在劇中要安排王大軍這個角色?很衝很正義但真的需要嗎?
A7:冠廷看完劇本說不需要王老師、需要翁老師,劇本中安排很無力,面對龐大的體制無力感。
Q8:想問張誠跟寶弟的部分,張誠為何要這樣做?
A8:這個故事原本是校車最後一排,想制止但最後被要求一起,後來當事者還被判刑因為是共犯,張誠想保護貝貝所以鏡頭看到蹲下來還有後來從廢棄教室裡走出來吐的場景。
Q9:第二次看無聲,想問NG最多次的是哪一場戲?田野調查困難的部分。
A9:導演以為在天台上王老師跟小光的戲會最難,但後來順利,還提早結束去吃冰。但雨中校車上小光看張誠的目光NG了8-9次。小光也不知道為何沒法到位。花了很多時間瞭解聾人的背景,有可能為聽人跟聾人小孩的組合,或是聾人跟隔代教養的問題。電子耳、助聽器、等等各式各樣的問題。劉老師提到說張誠從聽人學校轉到聾人學校手語應該不太會打,劇裡不是這樣。導演說他知道。
Q10:這部電影對導演的轉變?
A10:劉老師歡迎大家一起學手語,柯導:爭議很多,提到當時不出面平議單純不想失焦,但還是想拍類似的社會議題。
以上不清楚的記錄。